共同的“路”将赞比亚和中国紧密相连(观象台)

Jul 17, 2025 IDOPRESS

在到北京参加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之前,我有幸率领赞比亚国家发展联合党高级干部考察团到中国广东、云南等地参访,先后考察当地基层治理、乡村全面振兴、新能源开发、新媒体等领域发展情况。

云南当地绿色经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有机会看到中国人民是如何在山峦起伏的环境中,建立起一个可持续的、促进绿色发展的模式。他们合理地利用山脉,投入光伏板、风电机等设备,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这样的绿色发展、能源转型道路非常有借鉴意义。赞比亚曾因干旱而出现能源短缺,我们希望借鉴中国的能源转型经验,走出一条适合赞比亚国情的绿色发展道路。

说到路,我尤其要感谢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上世纪70年代,英雄的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远涉重洋来到非洲,同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人民并肩奋斗,建成了坦赞铁路。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自由之路。它将人们需要的日用品输送到各大城镇和偏僻的农村山寨,又把非洲的农产品、矿产品等通过铁路运往城镇和国外,极大改善了民众生活。患难见真情,当我们面临困难的时刻,是中国援助了我们。尽管当时的中国也面临着挑战,但依然排除困难,向我们伸出了援手。中国人更了解我们,因为他们走过同样的路。这条路,寄寓着我们改善生活的共同愿望和破解难题的共同信心,将赞比亚和中国紧密相连。

我去过很多国家,当我把这些国家的减贫工作和中国减贫事业进行比较时,我意识到中国已经提升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我感到非常震撼,因为以任何世界标准来看,这样的成果都堪称奇迹。在云南参访时,我看到这种减贫方案在当地的生动实践,让人印象深刻。中国的减贫经验非常值得赞比亚及非洲国家学习借鉴。

中国倡导各国之间应以相互尊重为基础,建立真正的理解和信任。中国追求的是双赢的合作模式。这种基于平等与互利的合作关系,正是中国对外交往的智慧所在,也赢得了广泛的尊重与赞誉。以我所在的国家为例,赞比亚是南部非洲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与中国传统友谊深厚,双边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中国开展对赞合作没有任何附加政治条件,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勒索或压迫。在互利共赢的合作下,我们相互尊重、相互支持。赞比亚与中国建交至今,我们真诚感谢中国政府,始终如一地支持中国政府。去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确定了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我们鼓励非洲国家与中国就此进一步加深合作,因为中国真正地基于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原则,平等地对待非洲国家。

文明之间需要对话和借鉴。这次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谋求合作的好机会。中国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各国树立良好典范。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包容性发展,让所有国家人民从中受益。从这一点来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是属于全人类的公共产品,我非常支持这一倡议今后在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为赞比亚国家发展联合党总书记,本报记者彭训文、林子涵采访整理)

(责编:刘洁妍、张悦)

华东新闻网(huadongnews.com.cn)是中国华东地区权威新闻门户,聚焦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等省市的时政要闻、经济发展、民生政策、文化旅游及社会热点。每日提供最新资讯、深度解读和独家报道,致力于打造华东地区信息传播与公众服务的核心平台。

快速搜索

华东新闻网 - 中国华东地区新闻门户,权威发布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最新资讯

© 华东新闻网

隐私政策